|
为强化妇女思想政治引领
激扬巾帼奋进之志
凝聚巾帼奋进力量
县妇联在全县开展“看见她力量—巾帼典型风采展示活动”,
寻找最美的“她”。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全国三八红旗手”——兰爱珍。
兰爱珍,女,畲族,1973年11月出生于福建省清流县,1991年7月高中毕业,1991年8月至1996年12月,在清流县嵩溪镇纸业社当任会计,1997年1月至2009年2月,从事家庭作坊式豆腐皮加工。2009年3月至今任清流县嵩溪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任理事长,带领农民从事豆腐皮加工并脱贫致富,曾任福建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
从豆腐皮小作坊到遍布全国和网络平台,她是艰苦创业的“开拓者”;从六口圆锅到锅炉蒸汽夹层平台式8至10口不锈钢长锅,她是技术革新的“闯关者”;从单打独斗到成立专业合作社,她是农民创业合作社“领头羊”;从无设备工艺技改资金到成立豆腐皮加工互助基金,她是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她就是三明市清流县嵩溪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兰爱珍。
她艰苦创业勇闯市场,是清流县豆腐皮的代言人。她潜心钻研豆腐皮,进行技术创新,把豆腐皮产业打造成为当地重要的特色农业产业。她利用所学技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使清流豆腐皮特色产品“飞”红祖国神州大地,走向世界。
艰苦创业的“开拓者”
不畏艰辛逐梦拼搏勇闯豆腐皮市场
兰爱珍的豆腐皮事业开启于1996年。高中毕业后,兰爱珍进入一家乡镇企业工作,不久企业经营不善,她只有下岗回家干农活、上山放牛。但她并不甘心,暗自下定决心,要学好手艺搞创业,于是她把目光盯上了嵩溪镇已有800多年发展历史的豆腐皮制作技艺。
想学习,想创业,起步异常艰难。最开始她向人请教,村民并不愿意把诀窍告诉她。于是,兰爱珍到当地有名的能人家中学习,暗暗记下制作豆腐皮的每个工序,逐渐总结出制作流程和制作的最佳比例、时间、温度等一套技艺。
创业初期第一笔资金来自父亲。父亲卖了谷仓里的粮食,只留下一年的口粮,凑上2000元给了兰爱珍。用这笔钱她开起了自己的小作坊。兰爱珍用家中的几口大圆锅,不断琢磨、改进方法,用最好最纯的原料制作出豆腐皮,去镇上走街串巷叫卖。
和众多创业者一样,她也经历了拼搏和艰辛。起初,兰爱珍将两三把豆腐皮密封装袋做成试吃装,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她发现在本地销售不出去,于是只身跑到县里、三明市区去卖,寄长途汽车到福州销售,那时候她只能去最便宜的饭馆吃面,经常穿着塑料鞋一天走十几公里路,脚后跟都磨出水泡血泡了。为了省钱,她只住20元一晚的小旅馆,最艰难时,身上只剩下几十元钱,一日三餐只能吃碗面条度日。
凭着这股拼劲,兰秀珍赢得了市场,豆腐皮产品远销到上海、广东、福州、厦门等地。到了2000年初,兰秀珍的豆腐皮产品年销售额达100多万元。
周边农户看到兰秀珍经营豆腐皮加工效益不错,于是,2003年以后,嵩溪镇及周边乡镇的农户纷纷效仿,建起了许多豆腐皮加工小作坊,他们通过豆腐皮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济收入。
农民创业的“领头羊”
合作经营做大产业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走过艰辛的创业初期,兰爱珍有了更多的想法和行动。在创业过程中,她感觉到一个人单打独斗没法走得长远,只有抱团取暖才能发展壮大。于是,组团发展做大做强豆腐皮产业的念头在兰爱珍的头脑中慢慢形成。
2009年3月,她以自己的鑫珍牌豆腐皮为主打品牌,组织当地农民成立了“清流县嵩溪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申请注册“鑫珍”牌商标。2011年成员发展到116人,注册资金达到到1941万元。
合作社成立后,以“清流县嵩溪鑫牌豆腐皮厂”为龙头,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逐步建立了豆腐皮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和培训基地,先后帮助社员建成162条标准化豆腐皮生产线。同时,合作社还建立了豆腐皮绿色食品大豆源料种植示范基地和豆腐皮文化展示中心及电子商务中心。制定了严格的生产标准,实行“五个统一”,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她还大胆进行设备和技术改造,将圆锅改成锅炉蒸汽夹层平台式8至10口不锈钢长锅,采用洁净型箱式烤房,将小作坊改造为标准化生产车间,夫妻俩一天可生产200斤左右豆腐皮,产量是以前的8倍以上。目前,该技术在全县广泛推广。
为拓展销售渠道,她在大中城市寻找销售合作伙伴,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福州等大中城市设立了27个销售点。2014年,建立合作社电子商务,在淘宝网、建宁公主网、建行善融商务等网站开设了豆腐皮产品销售网店。2023年,合作社产销豆腐皮1730吨,销售额3800万元,通过互联网销售收入占当年销售总收入的64%。豆腐皮产品远销国内大中城市,还出口德国、加拿大、韩国、新加坡。
合作社先后获评“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等;“鑫珍”牌豆腐皮先后获“全国百家合作社百个农产品品牌”、 “全国农民合作社发展典型案例”、“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典型案例”;合作社豆腐皮产品先后获得“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全国第十九届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第二十一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优质产品”等荣誉。
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资金互助帮扶贫困农户创业致富
合作社成立后,一些贫困农户积极参与豆腐皮加工,但他们没有设备工艺的技改资金,无法建设标准化生产线,还是沿用老式的4个圆铁锅生产豆腐皮,夫妻俩一天豆腐皮产量不到20斤左右,劳动强度高、效益低。这深深地触动了兰秀珍的心,她告诉自己要想办法把这贫困农户带动起来,一起创业。
2013年以来,为了解决贫困户豆腐皮生产技改资金,带动贫困户一起创业,兰秀珍推动成立豆腐皮加工互助基金,由合作社对贫困户进行产业帮扶和资金互助,采取“一借、二赊、五统一”的帮扶模式,为贫困户在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方位服务,使92个农村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2015年5月19日,特大暴雨袭击清流并引发洪灾,把贫困户赖子华的豆腐皮加工厂房彻底冲毁,夫妻俩陷入了绝望。此时,兰爱珍安排人员到赖子华家帮助清理受灾场地,并用合作社的互助资金12万元对赖子华进行援助,帮助赖子华重建新厂房和豆腐皮标准化生产线,并且扩大了规模,第二年纯收入由原来的6万多元增加到12万元以上,实现了脱贫致富。2023年纯收入近20万元。
在乡村振兴和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中也少不了兰秀珍的身影。2018年兰秀珍帮助14个贫困村建设豆腐皮生产厂房及豆腐皮标准化生产线,让无资金建设豆腐皮厂房的贫困户入驻生产,作为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滚动式脱贫的“孵化”基地。并且对入驻生产的贫困户提供“五统一”服务。同年还帮助17户精准扶贫户在自己家中建起了豆腐皮标准化生产线,使这些贫困户当年就实现脱贫。
兰秀珍不忘把把技艺传授给农民群众,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她采取集中理论培训、基地实操培训和入户培训的模式,每年组织人员免费培训在600人次以上,培训名徒320多人,使一大批家庭妇女成为豆腐皮加工业的生产能手。2019年合作社被农业部推荐为“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典型案例”。
作为一名三八红旗手,兰爱珍不止一次说过“我把推动清流县豆腐皮产业当做我的使命,愿带动更多老百姓走向致富路,为乡村振兴填上浓厚的一笔”。清流豆腐皮在她的带领下走出了那个小小的山村,正在成长为雄鹰,飞出大山,翱翔在更广阔的蓝天。
来源:福建开放大学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